Vue响应式原理

1、课程目标

模拟一个最小版本的Vue

响应式原理在面试的常问问题

实际项目中出现问题的原理层面的解决

​ 给Vue实例新增一个成员是否是响应式的?

​ 给属性重新赋值成对象,是否是响应式的?

为学习Vue源码做铺垫。

2、数据驱动

在实现整个Vue响应式代码之前,我们先来了解几个概念。

第一个:数据驱动

第二个:响应式的核心原理

第三个:发布订阅模式和观察这模式

我们先来看一下数据驱动的内容:

数据响应式,双向绑定,数据驱动(我们经常看到这几个词)

数据响应式:数据模型仅仅是普通的JavaScript对象,而当我们修改数据时,视图会进行更新,避免了频繁的DOM操作,提高开发效率,这与Jquery不一样,Jquery是频繁的操作Dom

双向绑定:

数据改变,视图改变,视图改变,数据也随之改变( 通过这句话,我们可以看到在双向绑定中是包含了数据响应式的内容)

​ 我们可以使用v-model 在表单元素上创建双向数据绑定

数据驱动是Vue最独特的特性之一

​ 开发过程中仅仅需要关注数据本身,不需要关心数据是如何渲染到视图中的。主流的MVVM框架都已经实现了数据响应式与双向绑定,所以可以将数据绑定到DOM上。

3、响应式的核心原理

3.1 Vue2.x响应式原理

关于Vue2.x的响应式原理在官方文档中也有介绍。

https://cn.vuejs.org/v2/guide/reactivity.html

在该文档中,我们注意如下一段内容:

当你把一个普通的 JavaScript 对象传入 Vue 实例作为 data 选项,Vue 将遍历此对象所有的 property,并使用 Object.defineProperty 把这些 property 全部转为 getter/setter。Object.defineProperty 是 ES5 中一个无法 shim 的特性,这也就是 Vue 不支持 IE8 以及更低版本浏览器的原因。

通过以上的文字,我们可以看到,在Vue2.x中响应式的实现是通过Object.defineProperty来完成的,注意该属性无法降级(shim)处理,所以Vue不支持IE8以及更低版本的浏览器的原因。

下面我们来看一下Object.defineProperty基本使用

修改data对象中的msg属性的值,实现视图的更新.(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响应式)

<!DOCTYPE html>
<html lang="en">
<head>
<meta charset="UTF-8" />
<meta name="viewport" content="width=device-width, initial-scale=1.0" />
<title>defineProperty</title>
</head>
<body>
<div id="app">hello</div>
<script>
//模拟Vue中的data选项(当)
let data = {
msg: "hello",
};
//模拟Vue的实例
let vm = {};
//数据劫持,当访问或者设置vm中的成员的时候,做一些干预操作
Object.defineProperty(vm, "msg", {
//可枚举(可遍历)
enumerable: true,
//可配置(可以使用delete删除,可以通过defineProperty重新定义)
configurable: true,
//当获取值的时候执行
get() {
console.log("get:", data.msg);
return data.msg;
},
// 当设置值的时候执行
set(newValue) {
console.log("set:", newValue);
//设置的值与原有的值相同,则没有更改,所以不做任何操作
if (newValue === data.msg) {
return;
}
data.msg = newValue;
//数据更改,更新DOM的值
document.querySelector("#app").textContent = data.msg;
},
});
//测试
//执行set操作
vm.msg = "abc";
//执行get操作
console.log(vm.msg);
</script>
</body>
</html>

在进行测试的时候,可以在浏览器的控制台中,输入vm.msg进行测试。

在上面的代码中,我们是将一个对象中的属性转换成了getter/setter的形式,那么这里我们还有一个问题:

如果有一个对象中多个属性需要转换getter/setter,那么应该如何处理?

我们可以通过循环遍历的方式,将对象中的多个属性转换成getter/setter

<!DOCTYPE html>
<html lang="en">
<head>
<meta charset="UTF-8" />
<meta name="viewport" content="width=device-width, initial-scale=1.0" />
<title>defineProperty多个属性</title>
</head>
<body>
<div id="app">hello</div>
<script>
//模拟Vue中的data选项
let data = {
msg: "hello",
count: 10,
};
//模拟Vue实例
let vm = {};
proxyData(data);
function proxyData(data) {
//遍历data对象中的所有属性
Object.keys(data).forEach((key) => {
// 把data中的属性,转换成vm的setter/getter
Object.defineProperty(vm, key, {
enumerable: true,
configurable: true,
get() {
console.log("get", key, data[key]);
return data[key];
},
set(newValue) {
console.log("set:", key, newValue);
if (newValue === data[key]) {
return;
}
data[key] = newValue;
document.querySelector("#app").textContent = data[key];
},
});
});
}
vm.msg = "hello world";
console.log(vm.msg);
</script>
</body>
</html>

在上面的代码中,我们通过循环的方式给data对象中的每个属性添加了getter/setter.

这里我们只是在视图中展示了msg属性的值,如果想展示count属性的值,可以在浏览器的控制台中,通过vm.count=20这种形式来展示,当然,在后期的课程中我们会分别展示出msgcount属性的值,

3.2 Vue3响应式原理

Vue3的响应式原理是通过Proxy来完成的。

Proxy直接监听对象,而非属性,所以将多个属性转换成getter/setter的时候,不需要使用循环。

ProxyES6课程中新增的,IE不支持

Proxy实现响应式的基本代码如下(该代码的功能与上面所讲解的是一样的):

<!DOCTYPE html>
<html lang="en">
<head>
<meta charset="UTF-8" />
<meta name="viewport" content="width=device-width, initial-scale=1.0" />
<title>Proxy</title>
</head>
<body>
<div id="app">hello</div>
<script>
//模拟Vue中的data选项
let data = {
msg: "hello",
count: 0,
};
//模拟Vue实例
//为data创建一个代理对象vm,这样就可以通过vm.msg来获取data中的msg属性的值,而这时候会执行get方法
let vm = new Proxy(data, {
// 当访问vm的成员时会执行
//target表示代理的对象(这里为data对象),key表示所代理的对象中的属性
get(target, key) {
console.log("get key:", key, target[key]);
return target[key];
},
//当设置vm的成员时会执行
set(target, key, newValue) {
console.log("set key:", key, newValue);
if (target[key] === newValue) {
return;
}
target[key] = newValue;
document.querySelector("#app").textContent = target[key];
},
});
//测试
vm.msg = "aaaa";
console.log(vm.msg);
</script>
</body>
</html>

通过以上的代码我们发现使用Proxy的代码是给对象中所有属性添加getter/setter,而不需要通过循环的方式来实现,所以代码更加的简洁。

4、发布订阅模式

发布订阅模式:订阅者,发布者,信号中心

我们假定,存在一个“信号中心”,某个任务执行完成,就向信号中心"发布"(publish)一个信号,其它任务可以向信号中心“订阅”(subscribe)这个信号,从而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可以开始执行。这就叫做"发布/订阅模式"(publish-subscribe pattern)

家长向学生所在的班级订阅了获取学生考试成绩的事件,当老师公布学生的成绩后,就会自动通知学生的家长。

在整个案例中,学生所在的班级为信号中心,老师为发布者,家长为订阅者

Vue 的自定义事件就是基于发布订阅模式来实现的。

下面通过Vue中兄弟组件通信过程,来理解发布订阅模式

// eventBus.js
// 事件中心
let eventHub=new Vue()
//ComponentA.vue
addTodo:function(){
//发布消息(事件)
eventHub.$emit('add-todo',{text:this.newTodoText})
this.newTodoText=''
}
//ComponentB.vue
//订阅者
created:function(){
//订阅消息(事件)
eventHub.$on('add-todo',this.addTodo)
}

通过以上代码,我们可以理解发布订阅模式中的核心概念。

下面我们模拟Vue中的自定义事件的实现

下面我们先来做一个基本的分析:

先来看如下代码:

<!DOCTYPE html>
<html lang="en">
<head>
<meta charset="UTF-8" />
<meta name="viewport" content="width=device-width, initial-scale=1.0" />
<title>Vue 自定义事件</title>
</head>
<body>
<script src="./js/vue.js"></script>
<script>
//Vue自定义事件
let vm = new Vue();
//注册事件(订阅消息)
vm.$on("dataChange", () => {
console.log("dataChange");
});
vm.$on("dataChange", () => {
console.log("dataChange");
});
//触发事件(发布消息)
vm.$emit("dataChange");
</script>
</body>
</html>

通过上面的代码,我们可以看到$on实现事件的注册,而且可以注册多个事件,那么我们可以推测在其内部有一个对象来存储注册的事件,对象的格式为:

{'click':[fn1,fn2],'change':[fn]}

以上格式说明了,我们注册了两个事件,分别为clickchange.

下面我们根据以上的分析过程,来模拟实现自定义事件。

<!DOCTYPE html>
<html lang="en">
<head>
<meta charset="UTF-8" />
<meta name="viewport" content="width=device-width, initial-scale=1.0" />
<title>发布订阅模式</title>
</head>
<body>
<script>
class EventEmitter {
constructor() {
// {'click':[fn1,fn2],'change':[fn]}
// 存储事件与处理函数的对应关系
this.subs = {};
}
//注册事件
//第一个参数为事件名称
// 第二个参数为处理函数
// 将对应的处理函数添加到subs对象中
$on(eventType, fn) {
//判断对应的eventType是否有相应的处理函数,如果有,直接添加到数组中,如果没有返回一个空数组。
if (!this.subs[eventType]) {
this.subs[eventType] = [];
}
this.subs[eventType].push(fn);
}
//触发事件
$emit(eventType) {
if (this.subs[eventType]) {
this.subs[eventType].forEach((handler) => {
handler();
});
}
}
}
//测试代码
let em = new EventEmitter();
em.$on("click", () => {
console.log("click1");
});
em.$on("click", () => {
console.log("click2");
});
em.$emit("click");
</script>
</body>
</html>

5、观察者模式

Vue的响应式机制使用了观察者模式,所以我们首先要先了解一下观察者模式

观察者模式与发布订阅模式的区别是,观察者模式中没有事件中心,只有发布者与订阅者,并且发布者需要知道订阅者的存在。

观察者(订阅者)—Watcher

update(): 当事件发生时,具体要做的事情。

目标(发布者)–Dep

subs 数组:存储所有的观察者

addSub() 添加观察者,将其保存到subs数组中

notify(): 当事件发生后,调用所有观察者的update() 方法。

没事事件中心

具体代码实现如下:

<!DOCTYPE html>
<html lang="en">
<head>
<meta charset="UTF-8" />
<meta name="viewport" content="width=device-width, initial-scale=1.0" />
<title>观察者模式</title>
</head>
<body>
<script>
//发布者
class Dep {
constructor() {
//记录所有的订阅者
this.subs = [];
}
//添加订阅者
addSub(sub) {
//订阅者中必须有update方法
if (sub && sub.update) {
this.subs.push(sub);
}
}
//发布通知
notify() {
//遍历subs数组,调用每个订阅者中的update方法
this.subs.forEach((sub) => {
sub.update();
});
}
}
// 订阅者--观察者
class Watcher {
//必须有一update方法,当事件发生后,具体要做的事情
update() {
console.log("update something");
}
}
//测试
let dep = new Dep();
let watcher = new Watcher();
dep.addSub(watcher);
dep.notify();
</script>
</body>
</html>

下面我们看一下观察者模式与发布订阅模式的区别。

观察者模式:是由具体目标调度的,比如当事件触发,Dep就会去调用观察者的方法,所以观察者模式的订阅者与发布者之间是存在依赖的。

发布订阅模式:由统一调度中心调用,因此发布者和订阅者不需要知道对方的存在。

6、模拟Vue响应式原理–Vue

当我们在使用Vue的时候,首先会根据Vue类来创建Vue的实例。

那么Vue类主要的功能如下:

  • 负责接收初始化的参数(选项)
  • 负责把data中的属性注入到Vue实例,转换成getter/setter(可以通过this来访问data中的属性)
  • 负责调用observer监听data中所有属性的变化(当属性值发生变化后更新视图)
  • 负责调用compiler解析指令/差值表达式

结构

Vue中包含了_proxyData这个私有方法,该方法的作用就是将data中的属性转换成getter/setter并且注入到Vue的实例中。

模拟Vue/js/vue.js

基本代码实现如下:

class Vue {
constructor(options) {
// 1、通过属性保存选项的数据
// options:表示在创建Vue实例的时候传递过来的参数,将其保存到$options中。
this.$options = options || {};
//获取参数中的data属性保存到$data中.
this.$data = options.data || {};
this.$el =
typeof options.el === "string"
? document.querySelector(options.el)
: options.el;
// 2、把data中的成员转换成getter和setter,注入到vue实例中.
//通过proxy函数后,在控制台上,可以通过vm.msg直接获取数据,而不用输入vm.$data.msg
this._proxyData(this.$data);
//3.调用observer对象,监听数据的变化
//4.调用compiler对象,解析指令和差值表达式
}
_proxyData(data) {
//遍历data中的所有属性
Object.keys(data).forEach((key) => {
// 把data中的属性输入注入到Value实例中,注意,这里使用的是箭头函数,this表示的就是Vue的实例。
//后期我们可以通过this的形式来访问data中的属性。
Object.defineProperty(this, key, {
enumerable: true,
configurable: true,
get() {
return data[key];
},
set(newValue) {
if (newValue === data[key]) {
return;
}
data[key] = newValue;
},
});
});
}
}

Vue类中,我们主要实现四项内容:

1、通过属性保存选项的数据

2、把data中的成员转换成gettersetter,注入到vue实例中.

3、调用observer对象,监听数据的变化

4、调用compiler对象,解析指令和差值表达式

在上面的代码中,我们首先实现了前两项内容。

下面进行测试。

index.html的代码如下:

<!DOCTYPE html>
<html lang="en">
<head>
<meta charset="UTF-8" />
<meta name="viewport" content="width=device-width, initial-scale=1.0" />
<title>模拟Vue</title>
</head>
<body>
<div id="app">
<h1>差值表达式</h1>
<h3>{{msg}}</h3>
<h3>{{count}}</h3>
<h1>v-text</h1>
<div v-text="msg"></div>
<h1>v-model</h1>
<input type="text" v-model="msg" />
<input type="text" v-model="count" />
</div>
<script src="./js/vue.js"></script>
<script>
let vm = new Vue({
el: "#app",
data: {
msg: "Hello World",
count: 12,
},
});
</script>
</body>
</html>

在模板中添加了差值表达式v-text,v-model内容,同时导入了我们自己创建的vue,并且创建了Vue的实例。

在浏览器的控制台中查看对应效果

7、Observer

Observer的功能

  • 负责把data选项中的属性转换成响应式数据
  • data中的某个属性也是对象,把该属性转换成响应式数据(例如data中的某个属性为Student对象,也要将Student对象中的属性转换成响应式)
  • 数据变化发送通知

observer.js文件中的基本代码如下:

class Observer {
constructor(data) {
this.walk(data);
}
walk(data) {
//1、判断data是否是对象,以及data是否为空
if (!data || typeof data !== "object") {
return;
}
// 2、遍历data对象中的所有属性
Object.keys(data).forEach((key) => {
this.defineReactive(data, key, data[key]);
});
}

defineReactive(obj, key, val) {
Object.defineProperty(obj, key, {
enumerable: true,
configurable: true,
get() {
return val;
},
set(newVal) {
if (newVal === val) {
return;
}
val = newVal;
//发送通知,更新视图
},
});
}
}

下面对以上代码进行测试。

class Vue {
constructor(options) {
// 1、通过属性保存选项的数据
// options:表示在创建Vue实例的时候传递过来的参数,将其保存到$options中。
this.$options = options || {};
//获取参数中的data属性保存到$data中.
this.$data = options.data || {};
//如果是字符串,转成dom对象
this.$el =
typeof options.el === "string"
? document.querySelector(options.el)
: options.el;
// 2、把data中的成员转换成getter和setter,注入到vue实例中.
this._proxyData(this.$data);
//3.调用observer对象,监听数据的变化
new Observer(this.$data);
//4.调用compiler对象,解析指令和差值表达式
}
}

Vue类的构造方法中的第三部,创建Observer的实例,同时传递data数据。

index.html文件中,导入observer.js文件

<script src="./js/observer.js"></script>
<script src="./js/vue.js"></script>

注意:由于在vue.js文件中使用了Observer对象,所以这里先导入observer.js文件。

下面我们修改一下代码,看一下效果:

<script>
let vm = new Vue({
el: "#app",
data: {
msg: "Hello World",
count: 12,
},
});
console.log(vm.msg);
</script>

index.html中,我们打印输出了vm中的msg的值,

这时候,会执行vue.js文件中的get方法,也会执行observer.js 文件中的get方法。

如果将observer.js文件中的get方法修改成如下形式

get() {
return obj[key];

},

会出现如下错误:

以上错误信息的含义为:堆栈溢出

为什么会出现以上错误呢?

因为obj就是data对象,而通过obj[key]的方式来获取值,还是会执行get方法,所以这里形成了死循环。

8、完善defineReactive方法

如果,我们在data中添加一个对象,那么对象中的属性是否为响应式的呢?

在浏览器的控制台中,输出的person对象是响应式的,但是其内部属性并不是响应式的,下面处理一下这块内容。

Vue中的对象是响应式的,对象中的属性也是响应式的。

关于这个问题的解决,非常的简单。

observer.js文件中的defineReactive方法中,调用一次walk方法就可以了。如下代码所示:

defineReactive(obj, key, val) {
this.walk(val);
Object.defineProperty(obj, key, {
enumerable: true,
configurable: true,
get() {
// return obj[key];
return val;
},
set(newVal) {
if (newVal === val) {
return;
}
val = newVal;
//发送通知,更新视图
},
});
}

在上面的代码中,首先调用了this.walk(val)方法,同时传递了val这个参数。

这样在所调用walk方法的内部,会先判断传递过来的参数的类型,如果不是对象,就停止执行walk方法总的循环,而这时候会Object.defineProperty,但是

如果传递过来的参数就是一个对象,那么会进行循环遍历,取出每一个属性,为其添加getter/setter

下面,我们在看另外一个问题,现在对index.htmlvue对象中data中的msg属性重新赋值,并且赋值为一个对象,那么新赋值的这个对象的成员是否为响应式的呢?下面我们来测试一下:

<script>
let vm = new Vue({
el: "#app",
data: {
msg: "Hello World",
count: 12,
person: {
name: "zs",
},
},
});
console.log(vm.$data.msg);
vm.msg={text:'abc'}//重新给msg属性赋值
</script>

在浏览器的控制台中,打印vm,看一下对应的效果

通过上图,可以发现新赋值给msg属性的对象中的属性并不是响应式的,所以接下来,我们需要为其改造成响应式的。

当我们给msg属性赋值的时候,就会执行observer.js文件中的defineReactive方法中的set操作,在这里我们可以将传递过来的值再次调用walk方法,

这样又会对传递过来的值,进行判断是否为对象,然后进行遍历,同时为其属性添加getter/setter

defineReactive(obj, key, val) {
// console.log("this==", this);//这里this指向的是Observer
let that = this;
this.walk(val);
Object.defineProperty(obj, key, {
enumerable: true,
configurable: true,
get() {
// return obj[key];
return val;
},
set(newVal) {
// console.log("this==", this);//这里this指向的是data对象。
if (newVal === val) {
return;
}
val = newVal;
that.walk(newVal);//注意this指向的问题
//发送通知,更新视图
},
});

通过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到,在defineReactive方法中的set操作中,又调用了walk方法,但是要注意的就是,这里需要处理this指向的问题。

9、Compiler

功能

  • 负责编译模板,解析指令/差值表达式
  • 负责页面的首次渲染
  • 当数据变化后重新渲染视图

通过以上功能的描述,可以总结出Compiler主要就是对Dom进行操作。

js目录下面创建compiler.js文件,实现代码如下:

class Compiler {
constructor(vm) {
this.el = vm.$el;
this.vm = vm;
}
//编译模板,处理文本节点和元素节点.
compile(el) {}
// 编译元素节点,处理指令
compileElement(node) {}
// 编译文本节点,处理差值表达式
compileText(node) {}
//判断元素属性是否为指令
isDirective(attrName) {
//指令都是以v-开头
return attrName.startsWith("v-");
}
// 判断节点是否是元素节点
isElementNode(node) {
//nodeType: 节点的类型 1:元素节点 3:文本节点
return node.nodeType === 1;
}
//判断节点是否是文本节点
isTextNode(node) {
return node.nodeType === 3;
}
}

9.1 compile方法实现

在调用compile方法的时候传递过来的参数el就是模板,也就是index.html中的<div id="app"></div>

中的内容。

所以我们在compile方法中要遍历模板中的所有节点。

//编译模板,处理文本节点和元素节点.
compile(el) {
//获取子节点.
let childNodes = el.childNodes;
//childNodes是一个伪数组,需要转换成真正的数组,然后可以执行forEach来进行遍历,每遍历一次获取一个节点,然后判断节点的类型.
Array.from(childNodes).forEach((node) => {
//处理文本节点
if (this.isTextNode(node)) {
this.compileText(node);
} else if (this.isElementNode(node)) {
// 处理元素节点
this.compileElement(node);
}
//判断node节点,是有还有子节点,如果有子节点,需要递归调用compile方法
if (node.childNodes && node.childNodes.length) {
this.compile(node);
}
});
}

以上就是compile方法的基本实现.

9.2 compileText方法实现

compileText方法的作用就是对对插值表达式进行解析.

在编写compileText方法之前,我们先测试一下前面写的代码。

首先在compiler.js文件中的构造方法中,调用compile方法。

class Compiler {
constructor(vm) {
this.el = vm.$el;
this.vm = vm;
//调用compile方法
this.compile(this.el);
}
}

vue.js文件中创建Compiler类的实例,传递的是Vue的实例。

class Vue {
constructor(options) {
// 1、通过属性保存选项的数据
// options:表示在创建Vue实例的时候传递过来的参数,将其保存到$options中。
this.$options = options || {};
//获取参数中的data属性保存到$data中.
this.$data = options.data || {};
//如果是字符串,转成dom对象
this.$el =
typeof options.el === "string"
? document.querySelector(options.el)
: options.el;
// 2、把data中的成员转换成getter和setter,注入到vue实例中.
this._proxyData(this.$data);
//3.调用observer对象,监听数据的变化
new Observer(this.$data);
//4.调用compiler对象,解析指令和差值表达式
new Compiler(this);
}
}

在第四步中,创建了Comiler类的实例。

同时需要在index.html文件中引入comiler.js文件。

<script src="./js/compiler.js"></script>
<script src="./js/observer.js"></script>
<script src="./js/vue.js"></script>

注意导入的顺序。

compiler.js文件中的comileText方法中可以先打印一下文本节点,看一下具体的文本节点。

// 编译文本节点,处理差值表达式
compileText(node) {
console.dir(node);
}

下面完善一下compileText方法的实现如下:

// 编译文本节点,处理差值表达式
compileText(node) {
// console.dir(node);
// {{ msg }}
//我们是用data中的属性值替换掉大括号中的内容
let reg = /\{\{(.+)\}\}/;
//获取文本节点的内容
let value = node.textContent;

//判断文本节点的内容是否能够匹配正则表达式
if (reg.test(value)) {
//获取插值表达式中的变量名,去掉空格($1 表示获取第一个分组的内容。)
let key = RegExp.$1.trim();
//根据变量名,获取data中的具体值,然后替换掉差值表达式中的变量名.
node.textContent = value.replace(reg, this.vm[key]);
}
}

这时刷新浏览器,就可以看到对应效果。

9.3 compileElement方法实现

compileElement方法,就是完成指令的解析。

在这里我们重点解析的指令为v-textv-model

<div v-text="msg"></div>
<input type="text" v-model="msg" />

这些指令本身就是html标签的属性。

// 编译元素节点,处理指令
compileElement(node) {
// 1、获取当前节点下的所有的属性,然后通过循环的方式,取出每个属性,判断其是否为指令
// 2、 如果是指令,获取指令的名称与指令对应的值.
// 3、 分别对v-text指令与v-model指令的情况进行处理.
//通过node.attributes获取当前节点下所有属性,node.attributes是一个伪数组
Array.from(node.attributes).forEach((attr) => {
//获取属性的名称
let attrName = attr.name;
//判断是否为指令
if (this.isDirective(attrName)) {
//如果是指令,需要分别进行处理,也就是分别对v-text与v-model指令
//进行处理。
//为了避免在这里书写大量的if判断语句,这里做一个简单的处理.
//对属性名字进行截取,只获取v-text/v-model中的text/model
attrName = attrName.substr(2);
//获取指令对应的值 v-text指令对应的值为msg,v-model指令对应的值为msg,cout
let key = attr.value;
this.update(node, key, attrName);
}
});
}
update(node, key, attrName) {
//根据传递过来的属性名字拼接Updater后缀获取方法。
let updateFn = this[attrName + "Updater"];
updateFn && updateFn(node, this.vm[key]); //注意:传递的是根据指令的值获取到的是data中对应属性的值。
}
//处理v-text指令
textUpdater(node, value) {
node.textContent = value;
}
//处理v-model
modelUpdater(node, value) {
//v-model是文本框的属性,给文本框赋值需要通过value属性
node.value = value;
}

通过以上的代码,我们可以看到,如果想以后在处理其它的指令,只需要添加方法就可以了,方法的名字后缀一定要有Updater.

这比写很多的判断语句方便多了。

compiler.js文件完整代码

class Compiler {
constructor(vm) {
this.el = vm.$el;
this.vm = vm;
this.compile(this.el);
}
//编译模板,处理文本节点和元素节点.
compile(el) {
//获取子节点.
let childNodes = el.childNodes;
//childNodes是一个伪数组,需要转换成真正的数组,然后可以执行forEach来进行遍历,每遍历一次获取一个节点,然后判断节点的类型.
Array.from(childNodes).forEach((node) => {
//处理文本节点
if (this.isTextNode(node)) {
this.compileText(node);
} else if (this.isElementNode(node)) {
// 处理元素节点
this.compileElement(node);
}
//判断node节点,是有还有子节点,如果有子节点,需要递归调用compile方法
if (node.childNodes && node.childNodes.length) {
this.compile(node);
}
});
}
// 编译元素节点,处理指令
compileElement(node) {
// 1、获取当前节点下的所有的属性,然后通过循环的方式,取出每个属性,判断其是否为指令
// 2、 如果是指令,获取指令的名称与指令对应的值.
// 3、 分别对v-text指令与v-model指令的情况进行处理.
//通过node.attributes获取当前节点下所有属性,node.attributes是一个伪数组
Array.from(node.attributes).forEach((attr) => {
//获取属性的名称
let attrName = attr.name;
//判断是否为指令
if (this.isDirective(attrName)) {
//如果是指令,需要分别进行处理,也就是分别对v-text与v-model指令
//进行处理。
//为了避免在这里书写大量的if判断语句,这里做一个简单的处理.
//对属性名字进行截取,只获取v-text/v-model中的text/model
attrName = attrName.substr(2);
//获取指令对应的值 v-text指令对应的值为msg,v-model指令对应的值为msg,cout
let key = attr.value;
this.update(node, key, attrName);
}
});
}
update(node, key, attrName) {
//根据传递过来的属性名字拼接Updater后缀获取方法。
let updateFn = this[attrName + "Updater"];
updateFn && updateFn(node, this.vm[key]); //注意:传递的是根据指令的值获取到的是data中对应属性的值。
}
//处理v-text指令
textUpdater(node, value) {
node.textContent = value;
}
//处理v-model
modelUpdater(node, value) {
//v-model是文本框的属性,给文本框赋值需要通过value属性
node.value = value;
}
// 编译文本节点,处理差值表达式
compileText(node) {
// console.dir(node);
// {{ msg }}
//我们是用data中的属性值替换掉大括号中的内容
let reg = /\{\{(.+)\}\}/;
//获取文本节点的内容
let value = node.textContent;

//判断文本节点的内容是否能够匹配正则表达式
if (reg.test(value)) {
//获取插值表达式中的变量名,去掉空格($1 表示获取第一个分组的内容。)
let key = RegExp.$1.trim();
//根据变量名,获取data中的具体值,然后替换掉差值表达式中的变量名.
node.textContent = value.replace(reg, this.vm[key]);
}
}
//判断元素属性是否为指令
isDirective(attrName) {
//指令都是以v-开头
return attrName.startsWith("v-");
}
// 判断节点是否是元素节点
isElementNode(node) {
//nodeType: 节点的类型 1:元素节点 3:文本节点
return node.nodeType === 1;
}
//判断节点是否是文本节点
isTextNode(node) {
return node.nodeType === 3;
}
}

当页面首次渲染的时候,把数据更新到视图的功能,我们已经完成了,但是还没有实现对应的响应式,也就是数据更改后,视图也要进行更新。

下面我们就来实现对应的响应式机制。

10、Dep

下面我们先来实现Dep这个类。

该类的功能:

     收集依赖,添加观察者(`watcher`)
 
     通知所有观察值

什么时候收集依赖呢?

也就是在getter中收集依赖,添加观察者

什么时候通知观察者呢?

setter中通知依赖,通知观察者

dep.js文件中编写如下代码:

class Dep {
constructor() {
//存储所有的观察者
this.subs = [];
}
//添加观察者
addSub(sub) {
//判断传递过来的内容必须有值同时还必须是一个观察者,观察者中会有一个update方法
if (sub && sub.update) {
this.subs.push(sub);
}
}
//发送通知
notify() {
this.subs.forEach((sub) => {
sub.update();
});
}
}

修改Observer类中的代码

defineReactive(obj, key, val) {
// console.log("this==", this);//这里this指向的是Observer
let that = this;
//负责收集依赖,并发送通知
let dep = new Dep();
this.walk(val);
Object.defineProperty(obj, key, {
enumerable: true,
configurable: true,
get() {
//收集依赖,就是将watcher观察者添加到subs数组中。
//这里可以通过Dep中的target来获取观察者(watcher对象),当然target属性还没有创建
//后期在创建Watcher观察者的时候,来确定target属性
Dep.target && dep.addSub(Dep.target);
// return obj[key];
return val;
},
set(newVal) {
// console.log("this==", this);//这里this指向的是data对象。
if (newVal === val) {
return;
}
val = newVal;
that.walk(newVal);
//发送通知,更新视图
dep.notify();
},
});
}

首先针对每一个响应式数据添加了一个Dep对象(发布者),然后在set方法中,当数据发生了变化后,会调用dep中的notify方法,完成更新视图的操作。

set方法中添加依赖,也就是将watcher观察者添加到了Dep中的subs数组中。

以上代码无法进行测试,完成Watcher类可以进行测试

11、Watcher

11.1 Watcher类创建

在编写Watcher类之前,我们先来看一张图,理解一下DepWatcher的关系

通过前面的学习,我们知道在Observer类中为每一个响应式的数据创建了Dep对象,而且在getter 中会收集依赖,所谓收集依赖就是将watcher观察者添加到subs数组中.

而在setter中会触发依赖,其实就是调用Dep对象中notify方法,该方法会获取subs数组中的所有的watcher,然后执行watcher中的update方法来更新对应的视图。

Watcher 类的代码如下:

class Watcher {
constructor(vm, key, cb) {
this.vm = vm;
//data中的属性名称
this.key = key;
//回调函数负责更新视图
this.cb = cb;
//获取更新前的旧值
this.oldValue = vm[key];
}
// 当数据发生变化的时候更新视图
update() {
//只要update方法调用,获取到的值就是新值,因为当数据发生了变化,才会调用该方法
let newValue = this.vm[this.key];
if (newValue === this.oldValue) {
return;
}
//调用cb回调函数更新视图,将新值传递到该回调函数中
this.cb(newValue);
}
}

接下来还有一件事情需要处理一下:

当创建了·Watcher对象后,需要将当前创建的Watcher对象添加到Dep中的subs数组中。

我们可以查看Observer类,在get方法中已经写过将Watcher对象添加到Dep中的subs数组中了( Dep.target && dep.addSub(Dep.target);),但是

问题是,我们并没有创建target属性,所以下面我们创建一下target属性。

下面在Watcher类的构造方法中,添加给Dep添加target属性,用来保存Watcher的实例。

class Watcher {
constructor(vm, key, cb) {
this.vm = vm;
//data中的属性名称
this.key = key;
//回调函数负责更新视图
this.cb = cb;
// 把watcher对象记录添加到Dep类的静态属性target上.
Dep.target = this;
//触发get方法,因为在get方法中会调用addSub方法(下面我们通过vm来获取key对应的值的时候,就执行了get方法,因为我们已经将data属性编程了响应式,为其添加了`getter/setter`).
//获取更新前的旧值
this.oldValue = vm[key];
Dep.target = null; //防止以后重复性的添加
}
}

以上内容需要重点去体会.

11.2 创建Watcher对象

下面来看一下关于Watcher对象的创建。

// 编译文本节点,处理差值表达式
compileText(node) {
// console.dir(node);
// {{ msg }}
//我们是用data中的属性值替换掉大括号中的内容
let reg = /\{\{(.+)\}\}/;
//获取文本节点的内容
let value = node.textContent;

//判断文本节点的内容是否能够匹配正则表达式
if (reg.test(value)) {
//获取插值表达式中的变量名,去掉空格($1 表示获取第一个分组的内容。)
let key = RegExp.$1.trim();
//根据变量名,获取data中的具体值,然后替换掉差值表达式中的变量名.
node.textContent = value.replace(reg, this.vm[key]);
//创建Watcher对象,当数据发生变化后,更新视图
new Watcher(this.vm, key, (newValue) => {
//newValue是更新后的值
node.textContent = newValue;
});
}
}

下面要在index.html文件中导入相关的js文件。

<script src="./js/dep.js"></script>
<script src="./js/watcher.js"></script>
<script src="./js/compiler.js"></script>
<script src="./js/observer.js"></script>
<script src="./js/vue.js"></script>

注意:以上导入文件的顺序,由于在watcher.js文件中使用了dep.js文件中的内容,所以先导入dep,同样在compiler.js文件中使用了watcher.js文件中内容,所以先导入了watcher.js.

下面可以进行测试了。

先将index.html文件中的,如下语句注释掉:

vm.msg = { text: "abc" };

然后,打开浏览器的控制台,输入如下内容

vm.msg="abc"

对应的页面视图中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。这也就实现了响应式机制,所谓响应式就是当数据变化了,对应的视图也会进行更新。

所以需要在textUpdatermodelUpdater方法中完成Watcher对象的创建。

//处理v-text指令
textUpdater(node, value, key) {
node.textContent = value;
new Watcher(this.vm, key, (newValue) => {
node.textContent = newValue;
});
}
//处理v-model
modelUpdater(node, value,key) {
//v-model是文本框的属性,给文本框赋值需要通过value属性
node.value = value;
new Watcher(this.vm, key, (newValue) => {
node.value = newValue;
});
}
update(node, key, attrName) {
//根据传递过来的属性名字拼接Updater后缀获取方法。
let updateFn = this[attrName + "Updater"];
updateFn && updateFn.call(this, node, this.vm[key], key); //注意:传递的是根据指令的值获取到的是data中对应属性的值。
}

12、双向数据绑定

这一小节,我们看一下Vue的双向数据绑定。

双向数据绑定包含两部分内容,数据变化更新视图,视图变化更新数据。

怎样实现双向绑定呢?

基本的思路就是,我们可以给文本框(第一个文本框)添加一个input事件,在输入完数据后触发该事件,同时将用户在文本框中输入的数据赋值给data中的属性(视图变化,更新数据,而当数据变化后,会执行行observer.js中的set方法,更新视图,也就是触发了响应式的机制)。

那么我们应该在哪实现数据的双向绑定呢?

我们知道,这里是对文本框的操作,所以需要compiler.js文件中的modelUpdater方法中,实现双向绑定。因为modelUpdater方法就是处理v-model.

//处理v-model
modelUpdater(node, value, key) {
//v-model是文本框的属性,给文本框赋值需要通过value属性
node.value = value;
new Watcher(this.vm, key, (newValue) => {
node.value = newValue;
});
//实现双向绑定
node.addEventListener("input", () => {
this.vm[key] = node.value;
});
}

在上面的代码中,我们为当前的文本框节点添加了input事件,当在文本框中输入内容的时候会触发该事件,同时,将用户在文本框节点中输入的值重新赋值给了data中对应的属性。

下面我们可以进行测试,在文本框中输入值,对应的差值表达式和v-text中的内容都会发生改变。同时在控制台中输出vm.msg的值会发现数据也发生了变化。

而我们知道,当给data中的属性赋值后,会执行observer.js中的set方法,更新视图,也就是触发了响应式的机制。

现在整个Vue的模拟实现,我们就完成了。

当然,我们这里只是模拟了最核心的内容也就是数据响应式与双向绑定。

13、总结

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最开始提出的问题。

第一个:给属性重新赋值成对象,是否是响应式的?答案:是响应式的。

应当我们给data中的属性进行重新赋值的时候,会执行Observer类中的defineReactive方法的set方法

set方法中,调用了walk方法,该方法中判断重新给data属性中赋的值是否为对象,如果是对象,会将对象中的每个属性都修改成响应式的。

第二个问题:给Vue实例新增一个成员是否是响应式的?

例如如下代码:

  <script>
let vm = new Vue({
el: "#app",
data: {
msg: "Hello World",
count: 12,
person: {
name: "zs",
},
},
});
console.log(vm.$data.msg);
// vm.msg = { text: "abc" };
//给Vue实例新增加了一个属性test属性
vm.test = "abc";
</script>

index.html文件中,创建了Vue的实例后,给Vue实例后新增了test的属性,那么这个test属性是否为

响应式的呢?

答案:不是响应式的。

因为,我们所有的操作都是在创建Vue的实例的时候完成的,也就是在Vue类的构造函数中完成的。

Vue类的构造函数中,创建了Observer的实例,完成了监听数据的变化。

所以当Vue的实例创建完成后,在为其添加属性,该属性并不是一个响应式的。

当然,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Vue中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,可以查看官方的文档: